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近年來,拉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工作,積極推進全市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拉薩市民政局積極響應區、市兩級安排部署,按照關于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的指導意見,下足“繡花功夫”精準破題,全面推動基層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全面賦能基層社工站提質增效,實現群眾參與度和幸福指數雙提升、治理水平與整體環境雙改善的良好局面。
從引路到搭臺——
拉薩社工創出品牌
拉薩市民政局堅持黨建統領,依托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陣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面向包括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獨居困難老人、困境留守兒童、殘疾人等“五類重點人群”在內的所有村(社區)居民群眾,提供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區治理和社會事務“五大服務板塊”,構建起“1+5+N+X”拉薩社工服務品牌和服務體系。
拉薩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定平介紹,2021年,拉薩市全面推動鄉鎮(街道)“雙語”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將原有的65個鄉鎮(街道)民政事務所統一掛牌為“雙語”社工站,將社會救助經辦人員指定為“雙語”社工站專職人員,把各鄉鎮(街道)熟練使用當地語言、熟悉當地風俗文化、熟稔政策和民政事務的基層工作人員轉化提升為社工力量。
拉薩市選取城關、堆龍德慶、達孜3個區12個鄉鎮(街道)“雙語”社工站做為試點先行,與第三方簽訂鄉鎮(街道)“雙語”社工站建設合同,選派12名專業社會工作者駐站工作;各縣(區)民政局迅速鋪開、同步推進21個鄉鎮(街道)“雙語”社工站建設任務;聯合各鄉鎮(街道)開展“推動五社聯動、關愛一老一小”主題活動,引入各類社會慈善資源超過50萬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活動89場次、覆蓋近萬人次。此外,拉薩市民政局依托網絡市場資源這一平臺,開通“拉薩社工”微信公眾號,為社會工作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社會服務指尖觸達、更加高效。
從服務到強基——
拉薩社工深入人心
圍繞民政主責主業,拉薩市民政局聚焦服務對象的服務需求和期盼,因地制宜制定服務方案、鏈接社會資源,綜合運用入戶探訪、個案服務和小組服務,廣泛開展“社工+養老”“社工+慈善”“社工+基層治理”“社工+未成年人保護”等各具特色的社會服務工作,把暖心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
拉薩市各鄉鎮(街道)“雙語”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自建設以來,累計服務2萬人次,其中接待困難群眾各類咨詢500人次。拉薩市積極引入社會公益資源,對接騰訊公益及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發起“小紅花健康守護計劃”、聯動愛閱基金會“閱芽計劃”等,針對試點社區0-6 歲困境兒童群體,發“閱芽包”,為拉薩市兒童提供更好的成長教育環境。
與此同時,拉薩市民政局先后圍繞社會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訓、駐站社工培訓、社會救助相關政策培訓等 6方面開展培訓,截至目前已培養專業持證社工 49 人,進一步加大本土化社工人才培養力度,提升社會工作服務站社會工作人才專業素養、職業技能,不斷滿足服務對象需求和期盼。
從關注到參與——
拉薩社工掀起熱潮
拉薩市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力量參與”的服務提供機制,以“傳、幫、帶”方式,打造“溫暖傳遞鏈”、形成“多米諾”效應,暢通社會力量參與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渠道,搭建共聯共享共促進、共治共建共發展的社會參與橋梁。
拉薩市先后孵化拉薩市志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城關區蕃陽社會工作和志愿者服務協會、林周縣朗邁社會工作和志愿者服務協會,曲水縣藍天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服務協會、達孜區長壽社會工作者服務協會、西藏星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6家社會組織。拉薩社會組織扎根鄉梓、成長壯大,服務半徑不斷擴大,服務深度明顯提升,社會大眾廣泛參與、點贊社工,拉薩社工站、社工人溫暖了整座城市。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拉薩市民政局將繼續緊抓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大力推動基層“雙語”社工站履職盡責、服務升級,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看到變化、收獲幸福。(西藏日報記者 盧文靜 實習生 陳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