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隆子縣扎日鄉珞瓦新村。(資料圖片)楊力 記者 劉楓 攝
清晨的玉麥炊煙裊裊,一座座藏式小樓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干凈整潔的村道通向每戶人家;不遠處的蔬菜大棚里,黃瓜、青椒、大白菜等十余種蔬菜長勢喜人、綠意盎然;旁邊的養殖場里,數十頭藏香豬爭相搶食……
正在給豬喂飼料的村民巴桑達瓦說:“搬到玉麥鄉開啟了新生活,我在這里工作,不僅學到了養豬技術,而且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好?!?/p>
走進村民索朗次仁家,客廳內爐火正旺,藏茶飄香。樓上客房寬敞明亮,干凈整潔。
“我們是2019年從隆子縣熱榮鄉搬來的,我在外跑運輸,妻子在家經營家庭旅館,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元?!彼骼蚀稳收f,夏天游客多,客房供不應求,最近準備把家庭旅館重新裝修一下,擴大規模的同時,吸引更多游客。
近年來,隆子縣玉麥鄉大力實施邊境小康示范村建設,積極打造紅色旅游打卡地,以旅游業帶動群眾增收。據介紹,村里已有44戶家庭利用自家房屋開起了家庭旅館、小賣部、快遞站等,村民們陸續吃上了“旅游飯”,2022年,全鄉人均年收入近4.4萬元。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引導各族群眾扎根邊疆、建設邊疆。近年來,自治區堅持以解決穩邊固邊急需、邊民群眾急盼為突破口,深入實施固邊興邊富民行動,以產業引領鄉村振興,努力讓邊境群眾的腰包鼓起來、生活富起來、愛國守邊意識強起來。
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隆子縣扎日鄉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珞瓦新村就依偎在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懷抱之中。
新村落成兩年多來,來自全縣各鄉鎮的搬遷戶在這里放牧守邊、安居樂業。
“我們因地制宜發展旅游、高山茶、靈芝種植等特色產業,引導群眾發展民宿和竹編產業?!辩笸咝麓妩h支部書記崔成說,“在黨的惠民政策帶動下,全村的內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p>
珞瓦新村的發展變化只是西藏邊境小康村產業興邊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西藏624個邊境小康村全部建成,邊防公路通車里程增長3.7倍,21個邊境縣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推動強邊興邊富民取得新突破。
邊民富,產業興旺是關鍵。一直以來,西藏各族人民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重要指示銘記于心,團結一心,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因地制宜推動特色產業發展,群眾的增收致富渠道逐步拓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日喀則邊境縣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走出了一條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的致富之路。
崗巴羊就是日喀則擁有的資源稟賦之一。平均海拔5050米的崗巴縣崗巴鎮吉汝村,開辦了“邊放牧、邊守邊”的同心固邊養羊合作社,帶動群眾增收。
合作社理事長次旺頓珠告訴記者:“合作社現有1200只崗巴羊,2022年給村民分紅39萬元?,F在,我們要逐步擴大養殖規模,我相信村民的收入一定會再增加?!?/p>
旦增歐珠是定日縣崗嘎鎮殘障人士民族手工業專業合作社董事長。在旦增歐珠的帶領下,合作社吸納116名困難群眾和殘疾人就業,年收入達到900多萬元。
今年61歲的旺堆是定日縣拉布龍村村民。2019年,腿腳不便的他來到殘障人士民族手工業專業合作社學習新技能,開始了新生活?!拔椰F在縫制的是定日縣各個學校的冬季校服,每天忙碌而充實。如今掌握了增收技能,工作離家近,收入有保障,生活也越來越好?!?/p>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強則經濟強。新時代新征程,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牢牢把握中央賦予的政策優勢、西藏特有的資源優勢,打好“政策+資源”產業組合拳,心手相牽、團結奮進,以興邊穩邊固邊的扎實行動,守護好祖國邊疆。(西藏商報記者 耿銳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