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一個叫張瑞恩的南京女孩第一次踏上拉薩的土地,她覺得這里純粹、安靜,很適合滋養藝術。幾經輾轉,2023年,拉薩之光·淺蔥藝術走廊終于對外營業。張瑞恩說:“當生活遇見藝術,一切都會發光,就像很多人都會愛上拉薩?!背跚锏奈绾?,和著一杯咖啡的香氣,聽聽這個南京女孩娓娓道來在拉薩的創業故事。
【一場展覽·微光】
繪畫不必刻意,畫展不必刻意,旅行不必刻意。2023年8月初,一場名為“微光”的雙人畫展在拉薩之光·淺蔥藝術走廊悄然拉開帷幕。這場展覽由西藏“90后”古籍修復師巴桑澤登擔任策展人,由西藏當代著名藝術家嘎德擔任學術顧問,雙人展的主角分別是職業畫家齊利濤和中國人民大學油畫專業碩士柳芳。
這是拉薩之光·淺蔥藝術走廊自成立以來承辦的首場展覽。作為出品方型空間文化傳媒公司的負責人,張瑞恩非??粗剡@場展覽,從每一幅作品到每一束燈光,再到每一次展呈場景的變幻,都傾注了她十二分的心力。
徜徉在藝術走廊,仿佛能感受到每一幅作品的生命力?!拔业睦L畫是一種自然的生長狀態,每次拿起刀筆,都是一次對生命的探索。筆筆生發,依循內心的指引,因勢利導。一呼一吸之間,呈現生命的律動。繪畫藝術是人類精神生命的物化。脫離視覺束縛,思維層面,給藝術以最大的自由。用天地自然的規律,表達藝術家的思想?!饼R利濤如是說。
【一個空間·藝術】
藝術和餐飲是拉薩之光·淺蔥藝術走廊的兩大版塊。但是在張瑞恩眼中,更在意的是藝術。她常跟身邊的朋友說起,餐廳在哪里都可以開,但在拉薩做藝術空間,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兒!
“微光”雙人畫展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她將以型·空間為原點,以拉薩之光·淺蔥藝術走廊為延伸,為西藏乃至區外的藝術家搭建一個藝術交流平臺。型·空間是一個以藝術家和其藝術作品為核心的空間,同時關注藝術家的創作狀態及體驗、觀看者的體驗和藝術的呈現方式,既服務于人(包括藝術家和觀眾)的感受與舒適度,也服務于藝術本身。藝術品作為內容本身,既是內容和體驗的呈現,也是被服務的對象。
“我們可以將型·空間大致概括為:讓藝術家在這里找到舒適的創作狀態,讓藝術作品在空間里得到完美的呈現,讓觀看者獲得舒適的體驗?!睆埲鸲髡f。
【一堵磚墻·溫情】
除了承辦展覽,拉薩之光·淺蔥藝術走廊也是一家氛圍感十足的藝術餐廳。不知從何時起,在餐飲界刮起了一股藝術風潮。哪家餐廳墻上掛著自己喜歡的畫,哪家餐廳的餐具是以星空為靈感設計的……這些都成為選擇一家餐廳的理由。
在拉薩之光·淺蔥藝術走廊,除了掛在墻上的展品,還有一堵充滿故事的磚墻?!斑@是我兒時記憶里的紅磚墻,更寄托著我對奶奶的感情。今年初,奶奶離世,我因故沒能送她最后一程。這大概是我一輩子的遺憾吧!”張瑞恩說。于是在裝修時,她便設計了這么一堵原生態的紅色磚墻,表達對奶奶的感情,也讓自己在異鄉有所寄托。
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張瑞恩覺得和家人一起吃飯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在拉薩之光·淺蔥藝術走廊,有很多主題房間,如民國風、英倫風、文藝風、商業風等等。遇到客人過生日時,工作人員還會根據情境裝飾房間,讓人倍感溫情。
【一座城市·熱愛】
從2019年至2023年,張瑞恩在拉薩的時間并不算久,但她深愛著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閑暇時光,她會騎著自行車穿梭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和紫外線來一次親密接觸。曬太陽、喝甜茶,在拉薩河邊放風箏,她像一個當地人一樣生活……因為熱愛,所以才能俯下身去生活。
“我在拉薩挺好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痹趶埲鸲魃砩?,沒有太多南方女性的特質,更多的是一種骨子里的灑脫和自由自在。她說,自己從來不喜歡做錦上添花的事情,而喜歡做無中生有的事情。在拉薩經營一家藝術空間,大概就是這樣的事情吧。(西藏商報記者 趙越 圖由攝影師鄧川平提供)